中文字幕三区_黄色片香蕉视频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_精品一区久久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但在我的家鄉高郵,更有名的是燈節,不是在十五,也不僅僅是一天,而是連續六天:正月十三上燈,正月十八落燈。燈節是年的尾巴,一旦燈節結束,年就真正過掉了,生活一切回歸正常。我對家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燈節記憶最深,一來那時味道濃,二來經歷過驚魂時刻,終生難忘。
正月十三上燈那天,家里有孩子的,一般都要準備兔子燈。經濟不錯的家庭可以去城里買現成的,舍不得買的家長如果手藝好,就自己動手做。往往是下午開工,先用篾子扎一個兔子的骨架,底盤通常是兩根平行木棍加一根狹長型木板,兩橫一豎的結構,這樣比較穩固。木棍兩端各裝一個直徑相同的圓形木片,這樣兔子就有了腳。木板上朝天豎著一根釘子,可以插上小蠟燭。然后用面糊在骨架上糊上白紙,畫上眼睛、粘上胡須,再用一種我們叫作“洋紅”的顏料粉末調成紅色液體,往白紙上均勻灑幾下,變成彩色,一下子兔子就靈動鮮活起來。最后在兔子脖子下系一根長繩,就可以拖著到處走了。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用糯米面粉包大圓子作為上燈晚餐。大圓子的餡主要是白糖腌制的豬油,后來也有薺菜咸肉的,因為那時普遍條件差,人們肚子缺油,所以每年一次燈節的大圓子也是大餐美餐,現在想來仍然覺得味道極其鮮美。
晚飯后,孩子們就把兔子燈拖出來,點上蠟燭,紅彤彤地一片亮堂,溫暖且喜慶。他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閃亮的長龍,在鄉村幽暗的環境下顯得很是醒目。小伙伴們興奮地大呼小叫,集體去村里各家討花生瓜子糖果等,就像現在萬圣節小孩要糖一樣,熱熱鬧鬧的,一片歡樂祥和。
那年頭燈節最重要的,一定是城里的賞燈猜燈謎活動。上燈這一天,高郵城里到處張燈結彩,“花市燈如晝”“燈燒月下月如銀”“東風夜放花千樹”“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古人這些詞句大體上可以反映當時的夜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郵城,主城區面積不大,主要街道就是南北向的中山路、文化宮路和東西向的通湖路、府前街兩縱兩橫。城里各家單位,主要是政府部門和大的國有工廠,就在這四條主要街道上擺攤設點,展示各種彩燈,為燈節助興。人們在賞燈的同時,可以參加猜燈謎,猜中的還有獎品拿,所以大家興致盎然,參與熱情很高。城里人自不用說,近的就在家門口,稍遠一點的走走逛逛也就到了。燈節當然也擋不住鄉下人的腳步,不少人家還拖兒拽女一起來,盡管那時城鄉交通很是不便。往往晚上七點鐘左右,這幾條街上基本已經人潮如涌、人流如織了。有時候部分路段因為猜燈謎等導致人群集聚,短時間內人流動不起來,越擠越多,發生“腸梗阻”現象。嚴重的話,還可能發生擁擠踩踏事件,但這種事歷史上基本沒有發生過,直到1984年的燈節。
那年是我第一個本命年,記得很清楚,那天晚飯后,二十歲的大哥騎車帶著我,與其他五位一起去城里看燈。我們在通湖路附近存放好自行車后,就一路隨著人流,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走過通湖路、文化宮路和府前街,觀賞、猜燈謎,開心說笑,一切如常。哪知,剛剛從府前街轉到中山路,就風云突變。只見不少老奶奶迎面一路小跑過來,一邊搖手,一邊嘴里不停說著:前面不能去吆,堵起來了。真是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幾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來不及掉頭轉向,就不由自主被卷進人流漩渦中了。我那時人瘦小,不一會在漩渦中被擠得雙腳懸空,隨著人流向前轉動。因為年紀小,開始并沒有感覺到害怕,甚至在那一瞬間,我居然還很享受這個不用走路的感覺。大哥一看不對勁,就把我整個抱起來,被裹挾著艱難向前移動。中山路兩邊是法國梧桐,這時好多樹上已經坐滿了“避難”的人。突然聽到有人叫我,原來是我兩位表哥許志良和許斌在樹上。他們嘗試著把我拉上樹,由于他們鞋底下有泥土不斷朝下掉,我眼睛睜不開,加上我力氣也小,努力了幾次,始終無法上樹,只能放棄,大哥繼續抱著我被動向前。當時大伙都很緊張,呼喊聲抱怨聲此起彼伏,好在沒有人摔倒,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同來的一位也是二十歲的大哥哥,事后說,當時他差點被后面的人擠倒,情急之下,憑著年輕力壯,向后猛地一起身立住了,才避免了悲劇。
也不知過了多久,應該也沒多長時間,人流忽然一下子就散開了,就像一個被五花大綁無法動彈的人繩子突然崩開,忽然一身輕,天地間豁然開朗,那一刻我有從天堂回到凡間的感覺,因為終于可以自己走路了!因為人流散得太快,我們似乎還沒回過神來,在中山路上定了定神,然后往回走,結果看到路中間出現了兩座小山,原來是眾人被踩掉的鞋子堆在一起。我實在驚訝于清潔工人行動這么快。走近小山時,看到一個中年人,攙著一個小孩,在“山上”找鞋子,后來說:算了,找不到就罷,隨便找一雙先穿回家吧。我聽著聲音耳熟,定睛一看,此人正是一直給我們理發的住在北門大街的師傅。那時的高郵城果然太小。
高郵燈節往事
【兒時的燈節】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三是燈節第一天,這天是要吃圓子的。圓子是家里大人手工搓的。原料用糯米粉做外包,餡有多種,有芝麻桂花糖的,有用桃酥芝麻餅碾壓碎了加拌芝麻糖的,有薺菜肉餡的(我們這兒少有全肉餡的),有白糖腌制的豬油丁作餡的……那時少油,對我們這些孩子而言,白糖腌豬油丁大圓子是最解饞的。
白糖腌制豬油丁比較講究。買了上好的厚厚的豬大油,剝去油的膜,切成指頭大小的塊,白砂糖拌勻,用容器裝了密封。一段時間后,純白色的豬油塊變得半透明,把糯米粉和好,摘成乒乓球大小的劑子,用拇指捏成凹塘,放入半透明的豬油餡,再加點桂花糖,則更佳。把口捏好,搓圓,可不能有裂縫,如有裂縫,圓子熟了,溶化了的豬油可就要流出來淌到水里,那就變成圓子豬油湯了。
水燒開了,放入搓好的圓子,大火,用鏟子撥動圓子,防止粘鍋,燒開后中火,用冷水激一下,再燒開,再激,待圓子全浮上水面,燜一會兒,圓子就熟透了。孩子們站在鍋旁邊,眼睛直直地盯著浮出水面的圓子,嘴里滲滿口水。圓子盛進碗里上桌,大人總要關照一句:慢慢吃,別燙著。
小心地咬下第一口,輕輕地吸吮一下,燙燙的溶化了的帶著桂花香味的豬油便流進了嘴里。奇怪得很,這帶著香甜的化開的豬油入口并不膩人。讓香甜的豬油在舌尖上打幾個滾再咽進肚里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是人對油水的一種渴求。看著孩子們的饞相,大人都要問:好吃么?孩子答:好吃。
玩燈是孩子們的另一種享受。各式的燈,以兔子燈為多。大概兔子燈好扎吧。被抽象出來的兔子的形象是很可愛的,胖乎乎的身體,配上兩只長長的耳朵,就成了兔子了。畫上圓溜溜的眼睛,還有眉毛呢!兔子有眉毛嗎?那可不管了,畫的人想怎樣畫就怎樣畫,就是兔子的三瓣豁嘴表現不出來,有些不足。講究的人,還用紙再剪出許多細小的毛茸茸的須子,一排排貼上身,尾巴也是用剪出的一撮紙須貼上去的,還有的在兔子身上畫上彩色的圖案,使得兔燈更神氣活現了。拉著好看的兔子燈,也是一種炫耀。可這樣的燈容易被別的孩子忌妒,少不了被暗處的小磚頭砸中,那叫“吃兔子肉”了。兔燈的身體好扎,能讓兔燈平穩地在地上滾動,這有點費事。于是怕麻煩的大人們,就把能滾的兔燈變成手提的兔子燈籠了。雖不好拖著走,但拎在手里也蠻神氣的。
我不會扎兔燈,我就扎立體的五角星燈。材料很簡單,蘆柴桿和線。扎兩個大五角星,兩個中間用短一點的蘆柴桿連結起來,糊上紅紙就成了。晚上,插上小蠟燭,點著,拎在手里,走到暗處,紅通通的亮光,十分好看。自己扎的,弟妹們拎著玩著,也十分開心,頗有些自豪感。
有一次,我心血來潮,想用粗鐵絲代替蘆柴桿,重扎一個五角星燈,以便于保存。成形以后,就是糊不上紙。漿糊、膠水都試過,沒用。看著鐵絲的五角星架子,干生悶氣。后來,看到別處鐵絲制作的燈,才知道鐵絲外面都要纏上一層紙或布,增加紙與鐵絲的貼身面積,加大紙的附著力,才能把紙糊上去。真是“看人挑擔不吃勁,事非經過不知難”。
城里的孩子燈節玩燈,農村的孩子也玩燈。在我插隊的地方,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還到場頭上玩燒火龍。用稻草扎成各樣形狀,晚上,點著了玩兒。遠處看了,倒也十分熱鬧。玩燒火龍,不知其中典故。插隊期間,竟沒有在鄉下過過燈節,未能親見燒火龍,只是聽老鄉們說說而已,有些遺憾。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玩燈的高潮。小時候,倒也沒有見得十五這天有什么特別,只是現在,在各類媒體的炒作下,元宵節這天才熱鬧起來,各地電視臺還播專場文藝演出。
小時候聽奶奶常說,元宵三日后,各干自營生。元宵三日后,正是正月十八。十八落燈,上燈圓子落燈面。照例,這天是要吃面的。
吃了落燈面,年就算過過了。過了年,忙種田,人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