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豐鎮朱郭村
朱郭村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西安豐鎮東北部,距集鎮直線距離3.5公里,由原朱郭村、糟坊村合并而成。東與崔渡村接壤,西與天亭村毗鄰,北與苗圃村搭界,南與集豐村毗連。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共820戶,3040人,黨員105人。村域面積約6平方公里,耕地3309畝,水面1209畝。2014年三業總產值18668萬元,人均收入21276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31.43萬元。朱郭村是我鎮水晶工藝品制造的發源地,水晶玻璃工藝品加工為其主導的產業,全村現有水晶工藝品加工企業15家。曾被評為省、市級生態村、揚州市“小康村”、市、縣文明村、市先進基層支部等光榮稱號。
關于朱郭村名的來歷,經了解,是因其村中自然村莊朱郭莊人口最多、莊子最大而得名。文革期間改名為新豐大隊,1981年恢復朱郭村名。
朱郭小推車舞
朱郭小推車舞是從淮河流域群眾日常生活用獨輪車提煉、深化而來。相傳獨輪車的創始者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朱郭小推車的前身就是木牛流馬。古時候,女子結婚后回娘家時或夫妻二人趕節等,用的就是這種獨輪車,丈夫推著車子,妻子坐在上面,就這樣兩人雙雙前行。后來智慧的人民就從這個生活場景深化提煉出了小推車舞蹈。一般是二人表演,也有三個人表演的,前面有一小童拉車。小推車一般上場時先打場子,然后隨著音樂節奏,作上坡下嶺、過河等動作,中間插以夫妻對唱、對白等,有時老漢和小童因車行而爭執等。表演中主要靠身段表現出車行的狀態。還使觀眾想像到在推車行進中要上斜坡、車輪陷進洼坑和碰到石頭等情景。如用前弓后箭的步法站住,將車桿的頭提起、兩手用力前后往復推動幾次來表示用勁推車上斜坡;跟著緩行兩步,立即把車頭放低用輕快的步子急速前進,以示把車子推了上坡;車子在斜坡的另一面滑行而下時,把兩根車桿控制為一高一低,同時將上身和腰向低的一邊傾側,表示車的一邊輪子陷進洼坑,然后倒退兩步,將兩根車桿回復平衡、略為彎繞再行前進,表示把陷進洼坑的輪子倒拖出來,避開洼坑而行。繼續行進時,又驟然一頓,表示車輪被堅硬的東西擋著,把車稍往后拉,望望前頭發現是一塊石頭,于是嗔視一笑,然后推著車子繞道而行等等。車上的老嫗以表情等配合表演。據傳在清前期,小推車舞蹈就傳入本地。至建國前,本地有多名民間藝人會表演此種舞蹈,但因本地不使用獨輪車,所以在本地區一直未能發揚光大。建國后在成立低級社時,有群眾進行表演。后中途有十多年的停滯,后在1970年,慶祝九大召開時,本地表演過一段時間。后作為四舊,被禁止。90年代中期,本鎮朱郭村又恢復了該舞蹈。
朱郭小推車舞表演者作老漢和老嫗打扮,老漢頭扎白毛巾,上身穿對襟白褂,下身藍布大腰褲。老嫗頭上有發髻,穿碎花藍布偏襟褂。小童頭上扎小辮,身穿背心。一般是逢年過節時走村入戶地進行表演,或賀喜或拜年或自娛自樂。也可為宣傳專題進行專門的表演。
小推車集舞蹈、說唱為一體,她不追求情節的完整、跌宕,模仿現實生活中人們推獨輪車的情景,及推車過程中碰到的各種情況等。表演夸張逗趣,語言幽默詼諧。
水晶工藝品制造業發源地
水晶工藝品制造業是西安豐鎮富民產業,解決了二千多名工人的就業。她最早就起源于朱郭村,1978年朱郭村創辦光學玻璃廠,主要為上海一些企業配套生產光學玻璃,產品以凸透鏡、凹透鏡為主,只從事一些將玻璃打磨、拋光等簡單工藝,設備簡陋,制作粗糙。其間小廠里的工人偶爾用玻璃水晶磨制一些小飾件,得到大家的喜愛。偶然的發現觸發了廠里的靈感,起先廠里試著制作了一小部分水晶工藝品投放市場,銷售勢頭很好,利潤也比磨制光學玻璃高得多,于是他們決定轉產水晶工藝品。產品也由原來的立方體、球體等幾個品種發展成平面類、刻面類、球類、動物生肖類等幾十個套系,上千個品種,產品全部采用計算機設計,經過開片、成形、磨制、拋光、刻畫、粘接、內雕、鍍膜等多道工藝精心制作而成。水晶工藝品通體剔透、品位高雅,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具有較高的收藏、觀賞價值,是開業慶典、會議留念、饋贈親友的時尚禮品。產品宜麗宜樸,宜簡宜繁,晶瑩剔透,新穎別致,人物則栩栩如生,動物則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是現代潮流與回歸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現代科學與傳統工藝的高度融合,令人嘆為觀止,贊不絕口。西安豐鎮也以行業最高的產值,最多的產業工人,最多的企業數,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水晶第一鎮。
目前,全村現有水晶工藝品加工企業15家,產業工人逾500人,201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930萬元。
蘇中區黨委《蘇中報》舊址
1943年11月12日,蘇中區黨委決定創辦《蘇中報》,成立了以粟裕為書記,俞銘璜為副書記的黨報委員會,粟裕為社長,林淡秋任副社長,師政治部主任鐘期光題寫“蘇中報”三個字,創刊于東臺三倉河地區,至1945年10月11日停刊,共發270期。《蘇中報》報社1944年4月遷至安豐大興舍(朱郭村),于1944年5月11日在安豐印出第45期。《蘇中報》在安豐共印發84期,1945年遷至射陽南魯肖大橋附近南洋組,在射陽共印了101期,《蘇中報》在寶應期間共印發了185期,至今射陽南洋組的楊福波保存的四枚鉛字,如今存放在縣黨史辦內。
信息來源:m.scedyrmrs.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