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學宮作為揚州地區唯一的一座文廟,從1992年開始,寶應縣政府籌資修復了大成殿,2004年,又重建了戟門、欞星門、鼎甲坊、泮池和迎秀橋等設施。遵照文化遺產“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針,2015年寶應學宮的修繕、布展工作再次開啟,歷經一年,2017年1月,寶應學宮修繕布展工作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修繕一新的寶應學宮看點多多,為廣大市民提供了獨具特色的寶應歷史人文景觀,更成為彰顯尊孔崇儒文化的窗口和平臺。
新建碑亭碑廊 強化保護“龜駝碑”
繼寶應學宮發掘出罕見清代“龜馱碑”后,由于該碑年代久遠,長期風吹雨淋日曬,碑體風化腐蝕嚴重,根據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按照文物原址保護的原則,寶應博物館將其立在原址加以紀念保護。由于赑屃背部留有安放石碑的凹槽,博物館將文物復原組合為石龜馱碑,在原址建立碑亭和碑廊,給“龜駝碑”安家。
據考古專家說,這塊康熙五十六年建立的龜馱碑,是當時縣令劉顯功撰文,贊頌康熙五十年布衣生員梁柱相等為重修儒學倡捐并主持復建明倫堂、欞星門等主體設施的義舉,特塑碑立傳,以示后人。
10月初,寶應博物館邀請揚州文物碑拓專家對龜駝碑進行拓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拓片將直接粘貼在龜駝碑上,方便群眾直觀欣賞。石龜馱碑將300多年前雕刻工藝呈現在人們面前,為雕刻藝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實例,也為寶應學宮的開放展示增添了新的人文元素。
新建石碑碑亭 整合學宮歷史資源
在“龜駝碑”的旁邊,矗立著三座石碑。分別是清乾隆年間的重修崇圣祠碑、清康熙年間的學田碑、清代翻刻南宋紹興年間的戊辰進士題名碑及清代的題名碑。
重修崇圣祠碑是2016年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安宜水務站內新發現的清代銘文石碑之一。建于清乾隆十八年,是時任寶應知縣將堯年撰文褒揚諸生捐資復建學宮崇圣祠、大魁亭等建筑而建的。崇圣祠是古代學宮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研究寶應學宮建筑規制、建筑格局,以及寶應清代科舉情況提供珍貴史料,也為寶應學宮的開放展示增添了新的人文元素。
學田碑,又稱為寶應縣學新增徐義田記,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由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李天馥撰文。碑文記錄徐□興學田,供養學子治學科舉的事跡,為研究清代科舉制度提供了實物見證。
學田碑背面是清刻宋紹興戊辰進士題名碑。此碑為清代翻刻的石碑,記錄著南宋紹興年間的戊辰進士題名錄。此榜分五甲,錄進士338名。由于南宋年間進士錄幾乎無存,此榜因有朱熹在榜內而幸存,非常珍貴,對研究南宋時期的科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一塊石碑,命名為題名碑,是因為由于碑首已經殘缺,未見碑名。而背身皆鐫刻人名,故而暫定名為題名碑。
寶應博物館新建石碑碑亭,并對各石碑進行拓片,方便直觀欣賞石碑的魅力。同時,將四座石碑擺放在學宮入口的左側,整合了與學宮相關的歷史資源,更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寶應歷史人文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寶應博物館在學宮內新建了一排科舉考場,每間號舍不足1.5平方米,讓人感受到古代嚴厲的科考制度。與此同時,寶應學宮將在今年啟動文創產品的營銷工作,為廣大參觀者獻上典藏文創珍品。
據了解,春節期間,寶應學宮對外免費開放,日均觀眾量近千人。不少參觀者紛紛表示:修繕一新的學宮,不僅能幫助學子們了解尊孔崇儒的文化場所,同時為大家提供了獨具特色的寶應歷史人文景觀,更成為傳承尊孔崇儒文化的人文載體和凸顯寶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地標。
信息來源:m.scedyrmrs.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