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三区_黄色片香蕉视频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_精品一区久久

一、人物簡介
   
喬可聘(1589—1675)字君徵,號圣任,明代寶應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中書舍人,官至河南道監察御史。明崇禎初年,吏部左侍郎張捷力薦呂純如為尚書,明思宗印呂純如附逆在案,沒有批準。給事中呂黃鐘又舉薦張捷充任尚書。喬可聘直言上疏,認為外間盛傳閹黨余孽正施展各種伎倆,妄圖東山再起,張捷、呂純如、呂黃鐘朋比為奸,陽消陰長,必須嚴厲制裁,否則遺患無窮。奏疏上呈后,喬可聘聲望大振。明崇禎四年(1631)年夏,朝廷有人主張開鑿高堰三閘以宣泄洪水,置里下河地區于不顧。喬可聘與大理寺丞吳牲等人竭力反對,淮揚6州縣才得以保全。喬可聘巡按浙江時,一次出巡金華,船在途中受阻,蘭溪縣令盛王贊代做纖夫,手持纖板立雨水中,大聲說:“村民方事農作,縣令請以身代役。”喬可聘身為感動,冒雨離開,并立即向朝廷舉薦盛王贊。在浙期間,他獎廉懲貪,扶正祛邪,恩威并施,深得人心,官員和民眾都覺得他可敬可畏,相互告誡,勿犯喬御史。侍郎蔡奕琛因發人私書被指控,交喬可聘查核上報。禮部侍郎錢謙益、陳乾陽等人力主從重定罪,然喬可聘雖不齒于蔡奕琛的為人,但最終還是做了適當處置。明政權危在旦夕,二明思宗又剛愎自用,無所作為,喬可聘便毅然決定棄官還家。于鄉邑修筑柘溪草堂,著書其中,終年87歲。著述有《讀書札記》、《自警編》及《訓子》諸書。 
二、廉政故事
    喬可聘為官二十余年,德望深茂,威嚴服眾,大義凜然,正氣貫虹。素以“鐵面無私喬御史”聲震朝野。
1.喬母教子廉為先
   
明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喬可聘三十五歲,考中進士,載譽還鄉,歸家省親。一進家門便被喬母好一番教育,喬母首先對他進行的是廉政教育,“吏有百行廉為先”;然后是警示教育,“華轂朱輪,后多不振”;還進行了價值觀的教育,“文官不愛錢,天下太平”;最后還要喬可聘對天發誓,“當矢清白,以永余慶”。母親的嚴格教育,讓喬可聘銘記于心,造就了他生性儉約,為官不找靠山,不拜后臺老板,甘坐十年冷板凳。崇禎皇帝企望中興,尋求好官心切,經過一番審查考核,唯喬御史不受賄,才被授為監察御史。
2.剛正不阿任中書
   
崇禎年間正值明朝末期,朝廷奸黨霸權、結黨營私,禍國殃民。面對權貴勢眾,喬可聘以國事為重,敢于仗義直言。當初,他雖身為官階七品的內閣中書舍人,對于朝中要事卻敢于發表正見。吏部左侍郎張捷曾力薦呂純如為吏部尚書,皇上思宗因呂純如有追隨亂臣逆黨魏忠賢的劣跡記錄在案未予批準。而后,給事中呂黃鐘又舉薦張捷為吏部尚書。喬可聘洞察其要害,即上疏陳述:臣謹按逆案者,陛下所欽定亂臣賊子之案。是百世不可改變的。據外界傳言閹黨賊子余孽正竭力暗中謀劃,蠢蠢欲動妄圖翻案。現在看來張捷舉黃純如,呂黃鐘薦張捷,實質相依為奸,如不及早鏟除,后患從此愈烈。疏奏皇上后,喬可聘聲望大增。之后,據刑部審查,案犯供認此弊已沿襲百余年,唯喬中書不受利誘買弄。天子聞此事而嘉嘆,遂委派喬可聘為山西主考,此行深得眾心。
3.官守言責獲欽贊
   
喬可聘任中書一職長達十年,才經皇上考察授予監察御史。他呈“官守言責”疏于皇上,思宗皇帝御覽時,在關鍵之處親以硃筆加圈達64處,并宣召交付史館收藏,這是前所未有的事。而喬可聘羞于沽名釣譽之類便將手稿丟失了。后來,他巡按浙江秉公執法,官德昭然。
4.鐵面無私喬御史
   
侍郎蔡弈琛與溫體仁同鄉,關系暖昧,厚利暗往,深為東林學派人所痛惡。有人勘報喬御史有關蔡弈琛私往書信內容,喬可聘決心處治他。吏部侍郎錢謙益寫信力勸喬御史收起蔡弈琛的罪狀放過他。喬可聘拒絕說:“發人私書,前賢以恥,且奉三尺法,不可故縱,獨可周內耶?(怎么可以私下內部周旋呢?)錢謙益聽言大怒,以“依附東林黨”的罪名詆毀喬可聘。然而,可聘不改初衷。陳乾陽又以私人名義勸囑喬可聘仍未從,乾陽亦記于心。因此,喬可聘連坐他事,被降任應天府知事,又遷任大理寺正,他都謝病不就。直到福王南渡,仍然起用喬御史掌河南道。他盡忠獻言,以圖中興,皆無效,而被轉以外任。又遇御史黃耳鼎接受馬士英、阮大鋮的指使向都御史劉宗周污告喬可聘。劉宗周上奏得旨嚴厲盤問,喬可聘開誠布公,言明是社稷之臣也,此事方得中止。可聘遂上疏:論治兵其略,以為國家殷憂方盛,有欲戰不得戰、欲和不得和之勢,計惟以守為要。并引唐李郭、宋王倫、秦符堅事推明之,語并深切。終因上防河事宜,疏并不報。喬可聘深憾棄官,家居近三十載,自號柘田逸叟,年八十七而謝世。先前故忌喬可聘的溫體仁,后來多次對人說:喬使君清正君子,未可沒也。”黃耳鼎雖被彈劾,也專程到喬可聘門上謝罪,終身不敢怨言。《志》曰:可聘之正已格物多類此。
    信息來源:m.scedyrmrs.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