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三区_黄色片香蕉视频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_精品一区久久

   又是一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揚州傳統民俗中,端午除了吃粽子外,還要吃綠豆糕、吃“十二紅”……端午節里,粽子有什么講究?“十二紅”是哪十二紅?為什么要吃綠豆糕?以下我們為大家一一道來。
端陽香粽 有餡、無餡,形狀多
   
端午的主角無疑是粽子。正如鄭板橋在《憶江南·端陽節》中所云:“端陽節,正為嘴頭忙。香粽剝開三面綠,濃茶斟得一杯黃,兩碟白洋糖。”
   
包粽子要用到竹箬。端午前,街上攤販賣的粽葉是葦葉,揚州人習慣地稱它為粽箬,就出在長江邊的葦灘上,用它包出的粽子有一股特殊的香味;還有用竹葉的,味道比蘆葦葉包裹的差一些。傳統綁粽子用的是揚州本地產牙竹的竹套。端午前一兩天,將買來的或采來的新鮮粽箬或竹葉,剪去根端硬蒂,洗干凈,用開水稍微焯一下,使其增加柔韌性,在彎曲包裹時不易破裂,以防漏米;焯過的粽葉和竹套一起養在水里備用。
   
包粽子多是婦女動手。粽子包得好不好,就要看各人手巧不巧了。不過,一般說來,老揚州包裹粽子的手藝頗高。而為了能長久存放,講究包得緊、裹得實。以小腳粽子為例。包時把葦葉一端剪齊卷成漏斗形,把糯米裝滿后粽葉蓋過去封住口,再用棉(麻)線將它捆緊,裹得越緊越好,煮出來才像糕一樣有滋味。
   
粽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斧頭形、小腳形、圓筒形、三角形等。老揚州汪維國老先生介紹,揚州人家最常見的是三角粽子、小腳粽子,還有枕頭型的。粽子分有餡和無餡的,有餡的又分甜咸兩種。依據各人口味,喜葷食的可以裹進咸肉、香腸、鮮肉、火腿。喜素食的可以摻進紅豆、蠶豆、蜜棗、紅棗。無餡的食用時可以蘸白糖。
   
粽子有的是有餡的;無餡的則是蘸白糖吃。粽子包好煮熟后,常被作為節禮相互饋送。街坊四鄰品嘗的是滋味,欣賞的是技藝。
   
粽子的餡心以前多為蠶豆、花生、紅豆等。后來又出現了火腿、香腸、鮮肉、紅棗等等的餡心。淮揚菜大師薛泉生介紹,他的師傅丁萬谷大師列的端午午宴菜單里有火腿粽子。《邗江三百吟》中介紹了火腿粽子的包裹方法:“粽用糯米外加青箬包裹,揚州則以火腿切碎和米裹之,一經煮化,沈浸濃郁矣”。并有詩云: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青青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脯貴,知味易牙同。
“十二紅” 寓意“月月紅”
   
揚州端午的十二紅由來已久。傳統認為,端午吃“紅”可以辟邪,但也體現出了農耕時代人們的智慧,他們舌尖上的“十二紅”絕大多數都是時令菜,并根據地域有些微的變化。
   
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鴨蛋》中曾這樣記述:“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老揚州陳金龍介紹,“十二紅”是端午一道最具特色、最具代表的風景。“一年有十二個月,人們干脆就做十二道菜,名曰‘十二紅’,取的是月月紅之意。‘十二紅’大致有三種:第一,自來紅:如蝦子、莧菜、蕃茄、雄黃酒洋花蘿卜等,這其中雄黃酒是敗毒的;準備一些意思一下即可,并非真飲;第二,醬色紅:以醬油燒制的;第三,菜譜紅:如雪里蕻、糖醋紅大椒、咸鴨蛋等。”
  
據了解,一般人家置辦的“十二紅”有紅燒魚、紅燒肉、紅燒雞、紅燒老鵝、熗黃瓜、熗萵筍、熗蘿卜、刀豆、莧菜、咸鴨蛋、雪里蕻、燒大粉、燒粉絲、燒茄子、涼拌涼粉皮子、爆大蝦、蕃茄炒蛋或涼拌蕃茄等。其實,不一定就要有十二樣,能有個七八樣也就大差不差了。
   
江都的顧仁先生介紹,江都人講究的十二紅有咸鴨蛋、咸肉、醬油拌黃瓜、小紅蘿卜、鹽水河蝦、炒莧菜、炒長魚、紅燒獅子頭、燒黃魚、紅燒河鰻、紅燒牛肉、紅燒童子雞。因為瀕江的緣故,“這其中河鰻、長魚、河蝦都是這個時節江都地域的時令菜,與市區稍有不同。”
   
學者朱江老先生介紹,昔時端午節的午餐菜肴“十二紅”,平常百姓人家,也有個粗略的規格,即四碗八碟(有四盤四碟之別)。這八碟又有四冷四熱之分。四冷者,如糖醋熗女兒紅小蘿卜、切紅鴨蛋等。四熱者,如炒豬肝、炒紅莧菜等。
   
據汪維國介紹,過去有不少人家買不起“十二紅”,就用“五紅”——粽子、黃瓜、黃魚、咸蛋、莧菜來湊數。民間還有用韭菜炒雞蛋代替“九菜”的說法。不過專家介紹,基本上沒有人家這樣做。韭菜在民間是發物,端午節是不會用的。倒是梅干菜燒肉,可算作“十二紅”之一。因為“十二紅”不是一下子能吃完的,而梅干菜燒肉相對來說可以放上幾天,所以入選“十二紅”。
黃魚味美 “當褲子買黃魚”
   
朱江老先生介紹,所謂“十二紅”,配色而已。一是取菜肴本色,如紅莧菜、紅鴨蛋、女兒紅(小蘿卜頭)等。二是烹調之色,紅燒肉、紅燒魚、紅燒雞塊等等。十二紅中最講究的一道菜,就是紅燒黃魚。
   
往年,端午節在市面上能看到大黃魚。這種大黃魚又名腦石魚,因其頭內有兩顆如牙齒般的“腦石”而得名。端午當日上午暢銷,隔日即成滯銷貨。
   
朱江先生介紹,他小時候過節,必是一早上菜市場,買條一斤多重的黃魚,還必須到教場那樣的大菜場才能買到。買回來后,首先用草木灰在廚房的地上平鋪一層,將黃魚平擺其上,然后在魚身蓋一層草木灰,謂之去濕氣。
   
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陳忠明副教授介紹,加工黃魚時,會做的人家知道,黃魚的內臟很小,初加工時不開膛剖腹,而是從魚鰓處伸進竹筷子,絞出內臟。不剖腹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黃魚就只有一根脊剌,其余全是肉,烹調后魚肉呈一瓣瓣的蒜瓣狀,經不起折騰,所以盡可能保持外形完整。紅燒黃魚必須加入較多的整粒的大蒜瓣,加蔥姜、黃酒、醬油、糖,投入鍋里一起煮,燒至湯汁黏稠。黃魚里煮過的蒜瓣也特別好吃。
   
網友印石回憶他小時候端午吃黃魚的情形時說,盡管端午節有豐富的菜肴,兩條2斤左右的黃魚,那又細又嫩的蒜瓣肉,是大家最喜歡吃的,總是很快被一掃而光。那美味至今難以忘懷。
   
老揚州有喜食紅燒魚湯拌飯的。淮揚菜大師薛泉生介紹,端午十二紅還有一道黃魚鹵下粉絲也可作為一紅。
   
據了解,過去有“當褲子買黃魚”的說法,說明黃魚在端午餐桌上的分量。《真州竹枝詞》中有“買黃魚”云:“歸來低與細君言,新到黃魚市口喧。只恐過時無處買,拼教當卻阮郎。”當掉身上的褲子去買黃魚,僅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但也說明燒黃魚的確是一道端午時節的時令菜肴,深受揚州人的喜愛。
枇杷櫻桃 到底算幾紅
   
櫻桃三月初“花開雪滿枝”,到六月成熟,轉瞬間春去夏來,于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紅綠芭蕉”。這本是形容“春光又去了,人又老一歲”。不過,也因為到了時節,櫻桃也是端午時分的應景水果之一。
   
“端午時要吃的水果是枇杷和櫻桃。”老城區的住戶這么介紹。汪維國介紹,“端午節的水果一般是喝過雄黃酒后,吃點以消暑。有的人家擺上桌算在十二紅里,有的人家不擺上桌也就不算。”
   
至于有人說,西紅柿、桑葚也算在“十二紅”之內,汪維國先生表示了不同意見。他說,民國以前的風俗里,是不可能有西紅柿的;而桑葚也基本是兒童時代夏季爬樹時的消遣。因此,揚州傳統的十二紅里是不可能有西紅柿的,而桑葚以前是野果子,現在才當作水果的。
   
那么,紅瓤的西瓜算不算“十二紅”呢?汪先生說,從前沒有大棚,西瓜到了端午時節剛剛上市,又因表皮不如櫻桃、枇杷喜慶,因此一般不算在“十二紅”內。枇杷和櫻桃是端午節最正宗的時令水果,有一樣可以算“一紅”。
五月初六 帶女兒吃餿粽子
   
過去逢年過節,已出嫁的女兒按規矩,都要在夫家和公婆一起團聚,端午也不例外。娘家人想出嫁的女兒了,于是在端午這天派人至婿家邀請,第二天即初六日小夫婦率同兒女回娘家吃飯,娘家則以隔日的粽子款待,叫“帶女兒吃餿粽子”。
   
為什么叫吃餿粽子呢?因為是端午的第二天,再加上天熱,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吃餿粽子”。其實,并不是真的餿粽子,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而且桌上還要擺上“十二紅”。而這天女兒女婿上門,要給上人帶的吃食是綠豆糕和應時水果——枇杷和櫻桃等。
   
為什么要帶綠豆糕呢?因為綠豆糕也是端午節必備的主打美食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端午節吃綠豆糕,除了滿足人們的口福外,還有排出一冬體內毒素的期望,用健康的體魄迎接酷夏的到來。所以用綠豆做糕也就應了端午這個紅五月的清涼敗火的需要。
   
綠豆糕的做法也分南北。北方為京式,制作不用油,入口酥軟,但燥而不潤。南方為蘇揚式,制作中加入油脂,食之松軟、細膩,為端午時令食品。老揚州陳金龍說,大麒麟閣的綠豆糕一直廣受歡迎。小時候,一到端午,他們還在茶食店外頭,就聞到綠豆糕的香味了。那又甜又油的糯糯的口感,讓他們饞涎欲滴。
雄黃有毒 宜“灑”不宜喝
   
端午節的餐桌上,也有人家喝點雄黃酒。民間認為,飲了雄黃酒,就可以殺“五毒”。
   
雄黃酒的炮制是這樣的:端午前一個月,把菖蒲根用白酒泡起來,然后摻進一點雄黃。端午這天,也只是倒一小杯意思一下。因為雄黃本身有毒,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正如清人梁章矩在《浪跡叢談》中說:“吾鄉每過端午節,家家必飲雄黃酒,近始知其非宜也。”
   
汪維國說,雄黃酒有毒,過去的人們已經意識到這點,更不用說現代人了。用雄黃、菖蒲、艾草泡好后的雄黃酒其實主要用來噴于墻根、門前、墻角等容易有蛇蟲等五毒出沒的地方,為盛夏的到來做準備。也有的人家把雄黃酒涂抹于手心、腳心、人中或耳門等處。不過,就算涂抹,也只可“意思一下”。
    信息來源:m.scedyrmrs.cn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