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三区_黄色片香蕉视频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_精品一区久久

“盧記燒餅店”原名盧源順燒餅店,早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寶應城內魚市口便開設了一家“盧源順燒餅店”,店主人叫盧偉寅,后來加添“盧記”兩字,老百姓喊慣了,便一直沿傳叫作“盧記燒餅店”。店主是為該店的第一代傳人。由于當時的燒餅店還兼營純素點心面條,因此老顧客便送店主人一個綽號“盧小道人”,從此他這個綽號便出了名。加之盧偉寅為人誠懇,信守職業道德,因而生意十分紅火。
盧偉寅的兩個兒子盧開賢和盧開銀到十多歲時,便都隨父親學燒餅手藝,以繼承“盧記燒餅店”的衣缽,因此他們便成了該店的第二代傳人。為了增添盧記燒餅的花式,改進燒餅的口味,長子盧開賢還常隨母親到當地的文化界人士家,借上門送預定的燒餅機會,順便征求別人對品嘗燒餅的意見,以不斷提高盧記燒餅的規格、質量。
當盧偉寅年老體弱時,其長子盧開賢便撐起了家里的門戶,他除了繼承家父的手藝,還汲取外界的建議和意見,在燒餅制作的面肥“發酵、揉面、對堿、出爐、火候”等各道環節上從不馬虎,另外還注意把好面粉、香油等原料的進貨質量關,在生產銷售上一環套一環,從多銷上獲得薄利,因而盧記燒餅店資金積累周轉較快,成了當地的殷實戶,在本地區享有一定的盛譽。
民國28年(1939)盧偉寅去世,不久其長子盧開賢又患病離開了人世。因此,盧記燒餅店的擔子,便落在了次子盧開銀的肩上。當時正值抗戰時期,由于日偽勾結,欺壓百姓,盧氏一家也逃荒到了農村,盧記燒餅店無奈只好暫時歇業。
由于在農村生意也不好做,不得而已只好又回城重操燒餅手藝的舊業。盧開銀因全家生活重擔所累,加之兵荒馬亂,世道不太平,不久頭發白了,人也瘦了許多。當時,年僅13歲的兒子盧廷彥,迫不得已便中途輟學,隨父學藝,因而便成了該店的第三代傳人。盧廷彥年歲雖小,但長得聰明,學藝時他注意面要揉得均勻,發酵時肥務需到位,堿水放得必須適度,火候掌握得需恰到好處。在此,他跟隨父親通過“眼看、嘴舔、手摸”等一系列程序,逐步地領會到了操作技藝。學了幾年手藝,盧廷彥做出來的甜味和咸味兩種燒餅,達到了“個頭大、顏色黃、口感好、脆而酥”的標準,隨著該店生意的興旺,盧記燒餅店的牌子叫得亦響亮了。
解放后,1956年大規劃時,盧記燒餅店也參加了公私合營。多少年來,制作燒餅都是人工和面,炭爐烘烤。盧廷彥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斷地對燒餅爐進行技術改造,從筒爐、翻板爐、滾筒爐、廟爐到電爐。1978年,他還改人工和面用絞拌機和面,從而大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也增加了燒餅的產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盧廷彥還注意不斷地改革創新燒餅質量,他所在的縣飲服公司魚市飯店燒餅業務生意紅火,顧客盈門。
1992年,年逾花甲的盧廷彥師傅辦理了退休手續。他為了解決自家4個下崗子女的再就業門路,在縣城繁華的蘇中路上,自行開設了盧記燒餅店,親手傳授燒餅技藝給4個兒女,使其一起成了該店的第四代傳人。為了改變燒餅的花式品種,走出許多年來傳統的“甜味”、“咸味”燒餅模式。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還到北京、武漢、濟南、杭州、蘇州、泰州、揚州、靖江及黃橋等地取經,汲取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品種。目前,他除了保留原來的椒鹽、蔥油、蘿卜絲、糖油等傳統燒餅外,還新增加了漢陽、肉松、細沙、翡翠、生肉、棗泥、薺菜、糯米、芹菜、枸杞等幾十個品種。另外,他還采用做面包的面粉一起和面,用色拉油、葷油一同調制油酥,經他制作,烘烤出爐的燒餅可達32層至40層之多,由于生意十分興隆,在縣城的蘇中中路、葉挺東路、蘇中南路、白田中路、白田北路已經陸續開設了5家“盧記燒餅店”。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