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6-15 8:40:55 作者:拓普電氣 來源:本站 瀏覽量:4535 【字體:
大 中 小】
在中國,“過節(jié)”不僅是感受一種節(jié)日氛圍,更是傳承一種文化形態(tài)。再有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菖蒲,古人視它為“水劍”,今人用它做“插花”。時代變,用途變,形式也變,不變的是菖蒲香里的思念。這種思念,代表了歷代民眾對古代先賢的敬仰,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文化,這就是端午節(jié)傳承至今的靈魂。揚州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又有哪些風俗進行了嬗變?今年6月16日下午,揚城舉辦的“文化名人講名城”,在端午前夕邀請民俗專家曹永森精彩講演“又到菖蒲飄香時”,讓你了解揚州端午風俗的古今之“變”。
每到端午節(jié)的這一天,揚州人家中午一定要回家“嘗午”。所謂“嘗午”就是吃十二紅,是揚州人過端午節(jié)特有的習俗。“十二紅”是指十二樣自然紅色,或經烹調后顏色發(fā)紅的時令菜肴,通常有咸鴨蛋、煮黃魚、粉皮拌黃瓜、炒蝦子、炒紅莧菜、燒仔鵝、洋花蘿卜、櫻桃、枇杷、紅杏、干菜燒肉、炒長魚、紅燒扒蹄、火腿、香腸、雄黃酒等。一般分為4碗8碟,即4個涼拌,4個熱炒,4個燒菜。這個數字代表每年的十二個月,再者它也兼顧了每年的四時八節(jié)。
揚州人端午為何要吃十二紅?揚州當地人認為,一是期盼日子紅紅火火,二是端午這天吃紅可以辟邪,三是端午能吃上“紅”,說明日子過得不錯,“吃得起醬油”。“十二紅”并非只有十二道菜,“十二”是古代計時中的一個輪回,代表“多”的含義。“
揚州人端午節(jié)吃十二紅的習俗自古有之。鄭板橋《憶江南端陽節(jié)》“端陽節(jié),點綴十紅佳。蘿卜枇杷咸鴨蛋,蝦兒莧菜石榴花,火腿說金華。”至于“十二紅”到底由哪些菜肴組成,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存有爭論。不過,莧菜、咸鴨蛋和黃魚這幾樣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的。
每到端午節(jié)前夕,市場上新鮮的莧菜價格總會大漲。紅莧菜最早作為野草出現(xiàn)在餐桌上,初夏時,在所有的蔬菜種類中,莧菜算的上色彩斑斕,尤其入鍋燒熟后,一汪紫紅湯汁是孩子們的最愛,像天然的染色劑,把一碗白花花的米飯印染的分外嬌艷。平日不愛吃米飯的小朋友此時也能吃上滿滿一大碗。炒莧菜看似簡單,實則很講究。要用滾油旺火大炒,葉片遇熱一收縮,將事先剝好的蒜瓣,用廚刀拍碎,再加勺鹽就好了。火候剛好時,炒出的莧菜鮮脆爽口,倘若一過,便軟而無力,只剩口湯滋潤了。大蒜莧菜好似一對黃金搭檔,一同出場不僅能夠滅菌、止瀉,還可以健胃,如此強大功效很適合揚州炎熱的夏天。
揚州是魚米之鄉(xiāng),盛產鴨子和鴨蛋。每到春時,萬物復蘇,水中魚蝦充沛,也為鴨子提供了上好的飼料,產出的鴨蛋殼青蛋白又大又沉。由于常食魚蝦,鴨子產出的蛋自身帶股子腥味,不適宜直接吃,倘若用鹽腌制之后,腥味盡除,蛋白緊致潔白,如凝脂一般,橘黃色的蛋白溢出一層金燦燦的油來,伴隨著松仁般的香氣,吃到嘴里醇香綿密。
在揚州,過去有“當褲子買黃魚”的說法,可見黃魚在端午節(jié)餐桌上的分量。《真州竹枝詞》中有“買黃魚”云:“歸來低與細君言,新到黃魚市口喧。只恐過時無處買,拼教當卻阮郎。”
出現(xiàn)在揚州人餐桌上的大黃魚又名腦石魚,因其頭內有兩顆如牙齒般的“腦石”而得名。據說以前在端午當日,黃魚上午還很暢銷,然而只隔一日便成了滯銷貨。這種說法有些夸張,不過,也說明了黃魚的時令性。按照過去的說法,黃魚買回來后,要用草木灰在廚房的地上平鋪一層,將黃魚平擺其上,然后在魚身蓋一層草木灰,謂之去濕氣。現(xiàn)在看,這種做法未必有其科學性,而且把廚房弄得烏煙瘴氣,主婦在火冒三丈情形下做出的飯菜也未必可口。
在端午“十二紅”當中,還有兩道菜不可或缺,一是紅燒老鵝,再有就是大公雞,意在雞冠為紅色,然而今年的端午有些特別,春時露頭的一場禽流感使得江浙滬一帶禁止銷售雞鴨鵝,餐館酒店里也見不著禽類的蹤影。好在民間的智慧無窮,在拍攝制作這一期端午十二紅時,想到用橫掃揚州整個夏天的小龍蝦來替代。至于民間的十二紅,豐儉由人,只要那么關鍵的幾樣,心意到便好。
附:揚州端午“十二紅”
1、燒仔鵝(頭紅);
2、燒雞子(冠紅);
3、燒黃魚(眼紅);
4、炒長魚(肚子紅、血紅);
5、炒蝦子(全身紅);
6、鴨蛋(心紅);
7、紅豆粽子(點點紅);
8、莧菜(葉紅、湯紅);
9、洋花蘿卜(夾心紅);
10、西紅柿(熟紅);
11、櫻桃(珠紅);
12、枇杷(皮紅)。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scedyrmr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