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6 9:16:21 作者:風雅揚州 瀏覽量:4707 【字體:
大 中 小】
“你不在江湖多年,江湖上還有你的傳說。”揚州鹽商中,周扶九始終是個話題人物,正史中有記,野史中有錄,口碑中有傳。他的為人吝嗇而慷慨——行夜路,前面轎子有燈,他就借光吹熄自己燈籠的燭火;孫中山二次革命,他卻能捐助軍餉39萬兩。他的住宅崇尚傳統卻包容西風——宅子命名為“貽孫堂”,含貽弄孫,整個兒就是一個遵循傳統禮儀的人,卻是鹽商中唯一砌了小洋樓的。
渡江路往北,快到廣陵路的時候,右首有個小斜街叫犁頭街,進入不久,再右首就是青蓮巷,周扶九住宅,坐落在青蓮巷19號。大門樓呈凹字形,磨磚砌筑,綴以磚雕。連門樓一順五間,樓上下十間,顯得非常高峻。我注意到門牌,倒是件留了“文革”痕跡的寶貝,叫“青年巷19號”,從青蓮巷到青年巷,讓我想起家鄉的魚市口改成了紅旗大街,羅巷口變成了團結巷,詩意全無!
周扶九住宅,總建筑面積三千一百多平方米。大體分西、中、東三路排列,現在,除中路前面的照廳、正廳被拆除改建外,總體格局基本完整。要完整看周宅,得從南北兩個方向進入,南為青蓮巷19號和20號,可看西路、中路前半部分、東路前半部分,北為廣陵路347號,可看中路后半部分、東路后半部分。
青蓮巷19號大門樓進入,西路第一家為19-1號,是個頗為愜意的對合小院,住南房的劉先生正吃著早飯,那是用“富春麻油”下的一碗滿屋三間都飄香的面條。這個小院,西南一間已頹圮,但北房格扇、院內鋪石都還是當年的形制。小瓦質重,去年,房產公司為劉先生家的兩間房換了重量較輕的大瓦,期待能支撐到周宅整體修繕的那一天。對合小院加上其后的三進,數數西路主房,前后共有五進。
中路前半部分原有照廳和正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改建,無甚看頭,現剩其后四進樓宅,皆三間二廂樓宅布局。樓下腰門前后相通,樓上前后相串。最后兩進樓宅今已與青蓮巷19號內房隔斷,必須從廣陵路347號進出。
其實東路,是最有看頭的,青蓮巷19號東有一獨扇小門為20號,入內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多么漂亮的庭院呀,天井面積估摸著有兩百平方,朝南一順五間,樓上下十間。朝北也一順五間,樓上下十間。東西兩側置廂樓,圍成四合院樓宅。百余年前的樓宅,今天我們還是能處處感受它的氣勢與精致:樓檐板嵌磨磚裙邊、樓欄桿裝修拐子錦花紋、樓宅西北偶構筑閣亭一座——這是鹽商住宅中,獨獨周扶九的這處庭院給我的視覺沖擊。82歲的何老太正在院內洗菜,她在這里住了將近50年,她剛剛住進時,庭院中還點綴山石花木。“這處樓宅,我猜想是周家的小姐樓。”因為三年前,何老太接待來自上海的周家后人時,三個周姓老奶奶,一齊伸著枯枝般的手,這邊指指,那邊點點,“喏,80年前,這間就是我住的,那間是她住的。”
東路樓宅后面,是兩幢西式小洋樓,得從廣陵路347號進入。當年揚州眾多鹽商中能砌小洋樓的唯有周扶九,而能砌出兩幢小洋樓更顯示了周扶九的財力與實力。
扶九,扶搖直上九天外。對于這個名字起的很給力的大鹽商,我一直在想象他的模樣,胖的?瘦的?清矍的?還是戴瓜皮帽,留著一撇可愛的山羊胡?這位在民間版本中非常吝嗇的大鹽商,在我個人排定的鹽商滿意度中是居于前列的,他的吝嗇,屬于能省則省的節儉行為,而他對于孫氏革命的支持,則屬于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scedyrmr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