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三区_黄色片香蕉视频_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_精品一区久久

“七河八島”是揚州市的生態中心,資源豐富、物種多樣,綠化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如何保護好這一生態中心? 近日舉行的揚州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七河八島”規劃(空間管制)》編制情況的匯報。與此同時,揚州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工委出臺了關于“七河八島”規劃(空間管制)情況的調研報告,對規劃提出若干建議。揚州市編制的《“七河八島”規劃(空間管制)》,將該區域功能定位為“復合型生態廊道”。
基本情況 這里是城市生態中心
位置 位于江廣融合地帶
“七河八島”地形特殊,位于江廣融合地帶,在廣陵區泰安鎮和灣頭鎮轄區內,由七條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八個島嶼組成,核心范圍51.5平方公里,協調范圍50.5平方公里。
“七河”自西向東分別為:京杭大運河、壁虎河、新河、鳳凰河、太平河、金灣河、高水河。在這七條河流的分割下,天然呈現出八個島嶼,自東向西分別為:聚鳳島、芒稻島、金灣島、自在島、鳳凰島、山河島、壁虎島、新河島。隨著城市行政區劃調整,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完善,“七河八島”已處于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區域和特殊位置。
現狀 堪稱城市的“腎”和“肺”
七河八島區域水質優良,濕地功能強大,是我國生態自然環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類型濕地之一。
規劃專家介紹,“七河八島”區域既是南水北調東線重要的輸水通道,擔負著向北方輸送優質水的重要任務,也是淮河入江水道走廊,承泄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入江。同時,這里也是揚州城市的生態中心,資源豐富、物種多樣,綠化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7條河流中有5條達到國家II類水質標準,2條達到國家III類水質標準,空氣質量常年達國家一級標準,堪稱揚州城市的“腎”和“肺”。該區域豐富的水資源,優良的水環境,又是我市第一、第三水廠和江都水廠的飲用水源地,擔負著城鄉幾十萬人的供水任務。
目標 打造為世界名城生態中心
“如此大的濕地處在城市中心,國內少有。”規劃專家表示,“七河八島”區域是淮河入江和南水北調東線水道必經區域,是城市南北方向重要生態走廊,其得天獨厚、水綠交融的自然生態景觀以及地處城市中心的獨特區位使之具備構建“大揚州”生態中心的條件。
同時,該區域也是聯系“兩古一湖”與邵伯湖、高郵湖廣闊水面的重要節點,對于因地制宜發展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專家表示,作為世界名城建設的戰略工程、核心工程、標志工程,該區域的規劃、設計、管理以及開發建設都必須以最高標準來要求,通過精心組織和精心建設將該區域打造成為世界名城生態中心。
調研報告建議,要始終堅持“保護為先”的原則,對水源水質實行24小時監控;盡可能避免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在該區域通過。
建議
設想
建設一流溫泉生態旅游區
調研報告建議,“七河八島”要進一步彰顯資源特色、傳統特色以及風情特色。
設想一 精心打造水上游覽項目
報告建議,對地熱溫泉自然資源,要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原則,劃定溫泉資源保護區。整合揚州“三把刀”元素,引進國內高端溫泉品牌,建設溫泉旅游度假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項目,發展以生態和度假為一體的高端酒店、溫泉地產等,將該區域建設成國內一流的溫泉生態旅游區。
“七河八島”區域目前耕地面積近2萬畝。“充分利用該區域農業基礎,以生態平衡、美化城市、特色產業等為發展方向,打造符合區域特點的休閑觀光、生態景觀、體驗參與等農業形態。”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工委主任楊學華說。“七河八島”區域既有大運河、廖家溝、邵伯湖等多處水域,也有茱萸灣風景區、鳳凰島濕地公園及灣頭古鎮等多處景點,水資源豐富,水環境宜人。報告建議要傾心打造水上旅游項目,開通“七河八島”內部水上游覽線和鳳凰島—瘦西湖水上游覽線,延續河流廊道的鄉土文化,凸現揚州水景觀、水文化的特色優勢。
設想二 籌劃建立“中國玉器城”
揚州是現代中國玉器的主要加工區,“揚州工”聞名遐邇。地處“七河八島”區域的古鎮灣頭是揚州玉器的生產加工基地。全鎮目前有個體玉器加工戶1000多家,年銷售額在8億元左右。玉器加工生產行業前景廣闊、收益豐厚,且對環境的污染相對較小,是適合在“七河八島”區域大力發展的朝陽產業。報告建議,學習借鑒浙江東陽建立的中國木雕城的經驗,招攬全國各地玉器業的有識之士來灣頭投資興業,籌劃建立“中國玉器城”。
設想三 保護性建設千年古街
灣頭古鎮具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旅游資源豐富。報告建議,要圍繞古鎮旅游資源開發和古鎮特色形成,保護性建設千年古街,逐步修復歷史古跡遺址。同時注重加強古鎮與玉器市場、茱萸灣公園之間的聯系,為游客提供古鎮風情休閑文化之旅,將灣頭古鎮培育成旅游與玉器產業有機結合,集觀光購物、玉石玉器加工交易、娛樂于一體的知名古鎮。建議進一步加強村鎮建設管理,引導和規范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對保留原址的部分鄉村和農村民居,要結合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加以改造提升,營造特色村莊,大力推進鄉村民俗風情游。
鏈接
“七河八島”前世今生
前世 始于418年前
“七河八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記者查找史料獲悉,418年前的公元1595年,為防止明祖陵被淹和保護漕運,時任總理河督楊一魁接萬歷皇帝旨意,開始實施“分黃導淮”工程。“七河”作為“分黃導淮”通道,拉開淮河水自揚州入海、入江的歷史。
據市水利專家徐炳順介紹,淮河水正式進入揚州是在1596年。楊一魁負責實施的分黃導淮工程,在這一年的10月全部完工。這個過程所經歷的時間,從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開第一條淮河水入江河道——金灣河算起,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開最后一條入江河道——新河止,前后長達233年。
今生 蘇北平原生態濕地
418年后的今天,“七河八島”所在的區域,已成為蘇北平原上保存最為完好的生態濕地。
一份不完全的統計資料顯示,“七河八島”區域,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種類有300多種,而且絕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此外,“七河”實際還是一道連通長江的“生態通道”。水中的生物,特別是魚類,許多都有到湖泊“肥育”的傳統,刀魚、河豚、鰻魚、螃蟹……它們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經三江營、廖家溝以及“七河”,到達邵伯湖、高郵湖和寶應湖,享受湖區豐盛的餌料。這一生態通道,還曾經是河豚生活的重要區域。
據揚州野鳥會的觀察和走訪,“七河”不僅僅是候鳥遷徙路線的參考依據,它們本身還是候鳥補給食物的“驛站”。在高水河,每年冬天可以觀測到成群鸻鷸類的候鳥;而京杭大運河、壁虎河、新河等則是紅嘴鷗的常年“駐地”;太平河邊的灘涂地也是綠翅鴨等的福地。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新聞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