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6-22 4:53:16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6618 【字體:
大 中 小】
多年前,我曾造訪過寶應湖東岸的一個漁村,那里村民身材高綽,面方耳闊,口音別于附近鄉村,乃典型的山東方言。因此,此村亦被當地人喚作“山東村”。其實,“山東村”的稱呼叫“金湖漁業村”,屬寶應縣安宜鎮。
在寶應縣安宜鎮廣電站站長、書畫家曹文陽的陪同下,我們又來到金湖漁業村。金湖漁業村耕地僅1000多畝,水面卻近萬畝,是江蘇省最大的村級水產養殖基地。村里3000多人口,90%是山東人的后裔。話說解放以前,村民劉培成的祖輩為躲避戰亂,從山東陸續來到寶應湖畔,在金湖漁業村附近安家落戶,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山東人的風俗、生活習慣。劉是“山東村”的大姓,除此以外還有段、王、賈三大姓。和當地人相比,“山東村”里的人更喜歡吃面食,大餅、饅頭、小魚鍋貼。
在寶應湖邊,我們遇到了劉培成老人。他已經73歲,和老伴卻依然承包著村里11畝水田,從事螃蟹養殖。兒子們也和他一樣,分別在村里承包著20畝左右的蟹塘。如今,劉培成的兒子們都在寶應縣城買了房子,平時往來縣城和漁業村之間都開轎車。兒孫們在外面說的都是寶應話,到村里則說山東話。
金湖漁業村經濟合作社社長劉培青告訴我,以前金湖漁業村與外界鮮有接觸,所以雖經三代卻依然鄉音不改。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改革開放后,漁業村與外界接觸多起來,加上孩子們都到縣城上學了,都說起了普通話,山東話對他們來說已經有點陌生。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scedyrmrs.cn